張松蓮的作品乃是適度融合墨、具彈性的毛筆以及細軟又能吸收水分的紙張的一個遊戲。這位來自台灣的中國書法家所寫出的字,會給你一種鮮活的感覺。這些字,目前看來似在行走,但下個片刻,看來卻似在飛行,而他們一旦在風中展翅飛揚,那看來可又像是風中的一片羽毛了。既使對那些不懂中文的人看來,這種展示也是極富情趣的。張女士以中國傳統水墨技巧所展現的水彩畫和一般繪畫也同樣饒富趣味。
這位被形容為是個書法活傳說的藝術家,在亞洲及西方均極具名氣。她在1947年生於中國南方的廣東,在2歲時,擔任軍職的父親隨著蔣介石的軍隊撤退到台灣─17世紀被葡萄牙人稱為美麗之島的地方。她的家庭為她選擇了一個台灣的宿命,同時也賦予她特異的藝術才華─對美的知覺,以及手中的技巧,還有接觸中國悠久繪畫歷史的機會。因她從小就認知自己特質,所以就讀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和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同時也明白傳承中國藝術與書法的重要性,她在陽明國中執教25年。而最近的十幾年,她則在她台北的畫室中提倡書法藝術;她曾任職「中華書道學會」秘書長、理事長以及國父紀念館的諮詢委員,而在2005年接受過美國休斯頓市頒給她的獎章。許多的媒體都曾報導她的創作,並且許多的公私機構也都有典藏她的作品。
張松蓮的作品在台灣深受歡迎且極獲好評,其作品曾在香港、中國,加拿大、澳洲、洛杉磯、巴黎,馬德里、維也納以及其他地方展出。最近她也在克羅埃西亞的Osijek以及Vukovar做過揮毫展示。藉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在維也納主任劉宗杰的協助,幾個月前,她在第12屆的國際Ruzicka日的會場上揮毫展出。在他們前往展出的途中,在盧比雅納他們作了短暫的停留。這位神情愉悅且笑容可掬的書畫家是由她住在維也納的妹妹和劉宗杰主任陪同,後者則協助為她作英語翻譯。
當有位記者問她,在台灣能否依靠藝術為生時,她的翻譯微笑以答,之後補充說,張女士是位極受尊崇的女士,並非所有的人都會寫書法,因此對她作品的需求量極高。由於當代的生活可以輕易地提供各種樂趣,因此少有人肯花費長久的時間去學習在纖細的紙上慢慢書寫,而且得集中精神來運用毛筆的心理準備;儘管書法有益於心靈,並有助於養生與長壽。
這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引人入勝,因為她能書寫各種不同的書體,而她之能結合古今中外的技巧而與人不同的個人筆觸,更是她廣為人知的原因。而年輕人對她運用荷蘭藝術家Piet Mondrian(蒙得里安)的彩色方塊與八角藝術於她作品的風格,更是深感興趣;而另外,她對宋詞(960-1279AD)的書寫也極富意境,這讓她與古代的詩人建立起關係。
她的聲望鼓舞她盡力去傳播這古老的中國書法藝術。她說,希望新當選的馬英九總統也能重視書法教育。偶而她也會挑動一下政治的議題,藉此予以政治人物一些忠誥,如其作品「是非」、「黑色幽默」....。
圖說:中國的書法歷史極其久遠,書法藝術一如中國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出現許多不同的書體。傳統中國畫的技巧與書法相似,係在紙或絹上以墨或彩色上色,畫的主要型態可區分為人物、蟲魚、花鳥及山水。在眾多西方名家中,喜愛梵谷的張女士特別喜好畫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