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DELO報專訪台灣書法家張松蓮
Mimi and Jure Kos 報導

行政院新聞局駐奧地利劉宗杰主任中文翻譯:

媒體:勞動報 (Delo)
作者:Mimi Podkriznik
日期:2009年1月23日
標題:張松蓮, 台灣的書畫家

■開幕式:2009年6月20日上午10點

■展出時間:2009年6月20日至30日

■展出地點:珠海市古元美術館

上古藝術國際拍賣會謹訂於11月29(日)於富邦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並於10/23-11/27於上古藝術館預展,適逢第四年度第七場[好的藝術盡在台灣]活動,又一次匯聚台灣當代名家精銳作品。特別一提的是本次拍賣會結合了有台灣諾貝爾獎之稱的吳三連獎基金會協同上古藝術,舉辦「生命的膠彩‧臺灣的驕傲」陳永森精選畫展及義拍會,其間並有學術研討會及網路有獎徵答等一系列活動,本次拍賣會可謂是台灣首創保證真跡最大型的國際拍賣會,徵件過程空前熱絡,徵件作品目前已超過360件,包含國畫、西畫、雕塑等當代本土藝術家代表性創作品。經過兩個多月的徵件評選,將篩選出200件參與拍前認購,再決選出160件參與本次上古藝術國際拍賣活動,質量具精堪稱台灣罕見,預計將湧入上百名收藏家蒞臨,歡迎支持台灣本土藝術、具宏觀國際視野的藝術家與收藏家共襄盛舉,創造今秋不可錯過的優質拍賣會。

新校名掛牌後,不少人立刻發現招牌上的「健」字有問題,有人直指這是個錯字,也有人存疑,心想這塊招牌應該是書法家的手?,應不至於寫錯字。我們的認知「建」字的部首應從(?,音ㄧㄣˇ)而非(?,音ㄔㄨㄛˋ),新校名招牌上的「健」字以(?)替代(?),可以替代嗎?是不是一個錯字?

  這個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文字與書法的關係。先從文字的層面來看,漢字是記載漢語詞(音、義)的符號(形),這種符號是經「約定俗成」的,隨著文明的進展,文字經過一段時間的適用與增生後,會產生一些新的混亂,就必須再予「約定」,所以歷代持續進行「字型」的標準化,其目的就是避免訛混。所以,以文字使用的層面來看,新校名招牌上的「健」字應屬「錯字」,更嚴格的講,招牌的另一個「國」字也不對,它只能算是我們常用的「俗體」字。

  再從書法的層面來看,文字形成的目的在於記事,無所謂「書法」,而審美的意趣是人性的需求,早在甲骨文、鐘鼎文時期就出現了一些裝飾用的筆畫。隨著人類的文明,審美概念的提升,進而將字的造形或線條的結構加以解析,以期歸納出「美」的原理。「書法」一詞,最初就是指書寫的方法,經由技法的練習,完成文字藝術的作品。所以,書法藝術所追求的目標就是「美」。美,除了具象的形質外,還有「形而上」的概念,『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張懷瓘,唐)。文字只是載體,書法要表現的是「神采、氣韻、風格」等精神面貌,是不是用「錯」字是無關宏旨的。

第 3 頁,共 4 頁
© Copyright 201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張松蓮官方網站 ︱ Designed by RUMOTAN
TEL:02-89935275 Mail:service@rumotan.com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